电子工程学院
站内搜索:
 
 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相关下载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培养方案 
 学科竞赛 
  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专业建设 > 正文
 
电子工程学院及各系专业介绍
2016-04-28 14:30   审核人:

电子工程学院是淮海工学院最早建立的系科之一,1985年建校时就招生本科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已成功为社会培养了5000余名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拥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6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847人。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2个本科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专业类入选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点;“电子技术与EDA实验中心”是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分别入选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是校硕士点增点学科。2010年开始招收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作为申请硕士授予权单位支撑学科,为学校2013年成功获得硕士授予权单位做出重要贡献。

师资队伍。学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通过引进与培养,教师能力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目前,学院有教授8名、博士16名,教师高职比达到57.9%,博硕士教师比例达到89.4%。有江苏省“333工程”3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5人,“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青蓝工程”骨干教师7人,连云港市“521工程”培养对象9人,1名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名教授兼任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工作,自动化教研室被授予江苏省“五一文明示范岗”称号。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教师发展势头良好。

 

科研水平。学科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基金课题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科技部、江苏省科技厅等下达的各级各类基金项目20余项,取得鉴定成果、发明专利10余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1项、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及二等奖(排名第一)各1项、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学科于《自动化学报》、《OPTICS EXPRESS》(美国光学学会会刊)、《仪器仪表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机械工程学报》、《光学学报》等学科权威期刊以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高水平期刊论文43篇、其它EI、ISTP收录200余篇。高水平、高级别论文的发表扩大了学科影响,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得到了同行积极肯定。

实践条件。电子工程学院建立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7个基础教学、17个专业教学实验室,近年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先后建成“电子系统综合设计”、“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智能信息与控制网络”、“先进测量与控制技术”、“电子与电气系统实训实验室”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电子技术与EDA实验中心”入选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控制实验室系统与西门子公司共建。目前,学院教学科研实验设备资产总额达到2500余万元,可以很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需要。

人才培养。电子工程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明确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标定位,培养的人才具备电子与信息、通信、电气、自动化与仪表和集成电路设计等知识,可以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设计、开发、制造、应用。

电子工程学院根据学校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对学院6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进行大类培养整合,构建“三级平台,六大模块” 电子信息大类培养学科教学体系链。学院制订了《电子工程学院大类培养学生大类内专业调整实施方案》、《电子工程学院2012、2013级大类内转专业工作安排》,就各专业开班规模、学生专业选择自由度等一系列问题设定了指导原则,电子工程学院6个本科专业大类内各专业学生可以按照专业调整方案的要求在大二下学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通过研究批准后按照实施方案实施。

学院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工作,注重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与连云港港口集团共建了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连云港计量检定中心等22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形成了“实验、实训、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果: 4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3部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2部被评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教材;《机器人技术-MSRDS》课件获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全国二等奖;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1项、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个;40项大学生实验室创新项目获国家、省立项。毕业生现场应用能力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学生发展。电子工程学院努力为学生搭建多种平台,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学科竞赛、运动会、男子篮球赛、女子排球赛、龙舟赛、辩论赛、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民俗风情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方面取得了屡获佳绩。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在第十二届“未来伙伴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能力风暴机器人星际漫游比赛”中获得大学组一等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同学的《Traffic problem!No problem!》论文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二等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同学获得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三等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同学的“农村实用性红外控制太阳能门灯”获得江苏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同学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电子工程学院的“用心守护残缺花朵,用爱弹奏生命欢歌”服务团队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14年电子工程学院55位同学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院多次获新生辩论赛冠军,篮球赛冠亚军,龙舟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运动会总分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

 

专业名称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代码

080301

门类

工学

学科

仪器类

学历层次

本科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制

四年

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培养目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掌握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方法,具有测量控制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应用能力、能进行测控系统和智能化仪器软硬件设计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建立了完整的专业体系,与市计量中心及生产企业建成了固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在校期间,可长期在实习单位实习,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结构体系:

实现大类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体系为三个平台、六大模块。

三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每个平台均由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Ⅰ(全校必修)、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全校选修);大类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Ⅱ(大类必修)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全面落实“通识+主干+实践”的课程体系。专业教育平台中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分别由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与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科学、电子技术六个专业方向组成。

主干课程为: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检测技术与仪表、自动控制原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电子测量原理及仪器、测控电路、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虚拟仪器技术、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具有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就业竞争中优势明显。毕业生可到企业、研究所、部队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测控、电子测量及仪器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可在航空、航天等各种军用/民用领域开展测控技术应用研究。起薪较高,发展前景好。优秀学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进行深造。

 

 

专业名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代码

080601

门类

工学

学科

电气类

学历层次

本科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制

四年

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培养特色:本专业体现强弱电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的特点,在电气装备制造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传动系统与控制、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检测与控制等方面已形成明显的特色。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控制理论、工厂供电与继电保护、工厂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电力传动技术、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等。

就业状况与趋势: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可在电力系统、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交通、邮电、通讯、环保、城建、能源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程设计、科技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每年的就业率均为10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下广阔的空间;注重实践性教学,除有关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外,还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电气工程训练及各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气工程师。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连云港港口集团供电工程公司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代码

080701

门类

工学

学科

电子信息类

学历层次

本科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制

四年

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淮海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前身为应用电子技术本科专业,始建于1985年。1998年根据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1年,本专业被列入淮海工学院“十五”规划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被评定为淮海工学院品牌专业, 2008年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通过验收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8月,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核心的淮海工学院电子信息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立项,现已通过省中期检查。2008年以来,我们积极主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工作,本着“按专业招生、按学科培养、按方向训练”的原则,推动学分制建设与发展,在30年的办学实践中,本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教学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师资队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强、结构合理、素质高。现有专任教师16人,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博士7人,硕士9人;35岁以下教师5人,35岁以上45岁以下7人,45岁以上4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4人,硕士生导师4人。30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学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硬件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统筹规划并注重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积极申报中央地方共建项目和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11年申报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2014年验收通过了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电子技术与EDA实验中心,2012年验收通过了中央与地方共建虚拟现实实验室(先进测量与控制技术),2014年验收通过了中央与地方共建电子系统装配及测试实验室。现有国家级实习基地两个,地方专业实习基地19个。综合性基础实验室8个,专业实验室4个,实验室面积约1200平方米,设备价值总额约2000万。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力保障了教学效果。

       中央与地方共建电子系统装配及测试实验室(贴片生产线)

科研及教学成果:

近五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共发表论文128篇,其中一级期刊32篇,二级期刊48篇,EI收录34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纵向项目12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2011年在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获得优秀毕业设计团队称号。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知识,能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综合电子系统设计、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自动测量等领域的设计与制造、应用与维护、研究与开发等工作。

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结构体系为三个平台、六大模块。三个平台是: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每个平台均由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Ⅰ(全校必修)、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全校选修);大类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Ⅱ(大类必修)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全面落实“通识+主干+实践”的课程体系。专业教育平台中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分别由6个专业方向组成。主干课程为:电路、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高频电子线路、C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

主要实践环节:

工程训练、电工实习、装机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设计、技能实训、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

1、多媒体技术

2、单片机、微型计算机运用

3、计算机网络

4、电子系统集成设计

5、广播电视与通信

6、信息处理与软件开发

 

 

专业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

080702

门类

工学

学科

电子信息类

学历层次

本科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制

四年

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6个专业之一,学制4年。历届毕业生除了部分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外,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产业密集的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深圳、昆山等经济发达地区,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工作。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能够学以致用,对就业环境、薪资待遇等都较为满意。许多毕业生已走上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产业园的重要岗位,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应用等行业的发展正在做出应有的贡献。

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射频与微波、纳米技术、微电子技术、电路与系统、VLSI、光电子与激光等。此类理论和技术为信息系统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硬件基础,并已成为现代集成电路技术中发展最快且最具挑战性的专业领域,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无论是在智能仪器仪表、机器人、现代装备、医疗机械等方面,还是在航天技术、海洋探测、无人机、工业机械设计、互联网,物联网、手机、家用电器等行业,核心技术都离不开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主干理论课程、实践及实训环节教学以及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等,都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目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电子科学基本理论、集成电路处理技术、集成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知识,能在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电子设计、开发、制造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电子系统分析与综合设计、信息处理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工艺、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等领域的分析设计、制造、应用与维护、研究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半导体器件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

主要实践环节:工程训练、认识实习、装机实习、职业技能实训、电子科学专业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PCB制版技术课程设计、CAD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科学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实习基地苏州集成电路芯片测试中心实习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设计的芯片版图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专业名称

通信工程

专业代码

080703

门类

工学

学科

电子信息类

学历层次

本科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制

四年

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淮海工学院通信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始建于2002年,2006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验收。2012年,为扩大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成果,我校在本二学生中启动“大类培养”改革,通信工程专业在二级学院组建专业类,打通前两年至两年半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学生可在专业类中多次选择专业,自行构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8月,以江苏省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核心的淮海工学院电子信息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立项。本着“按专业招生、按学科培养、按方向训练”的原则,推动学分制建设与发展,在12年的办学实践中,本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教学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通信理论、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及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开发制造、维护管理为重。通信工程专业就业面向主要有运营商、制造商、科研院所高校、配套产品生产服务企业、代维公司等,

师资情况: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2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1人、连云港521工程培养对象3人。职称结构:专任教师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学位结构:博士2人,硕士5人。

实践条件:通信专业现有通信原理室、移动通信实验室、光纤程控实验室、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创新技术开放室,面积480平方米,设备总值约340万。其中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实验室,运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先进的运营商网上商用通信设备构建了集移动通信实训平台、网规网优实训平台、光传输实训平台、EPON光接入实训平台、程控交换实训平台、综合布线实训平台(动手区)为一体的实景式现代化通信综合实践实训平台,可完成推理验证、工程测试、通信流程实训、技能培训、实践创新、科学研发、开放实验等功能,可开出实验实训项目近150多项。本专业有十几个实习基地,其中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大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中央地方共建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实验室

学生情况:2011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共有10项创新项目获立项支持。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5项。获淮海工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优秀项目二等奖 1 项。

2002年以来为社会培养了600余名通信工程专业合格的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工作在全国各行各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的毕业生已发展成为事业部门的领导,企业部门的技术骨干,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在著名的通信设备生产商爱立信、华为、中兴及杭州华星、南京嘉环、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716等,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公司都有我们的毕业生在工作着,淮工通信工程毕业生以能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基础好、适应快等优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使一些用人单位非常愿意招聘淮工的毕业生。

2011-2014年,本专业共有279名学生毕业,其中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为106名,共有31名同学顺利考上研究生,研究生平均录取率为11.5%。2014届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为13人,达到了毕业学生的19.4%。历年来,考入985院校的有6人,考入211院校的有7人。

 

专业名称

自动化

专业代码

080801

门类

工学

学科

自动化类

学历层次

本科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制

四年

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未来社会是“自动化”的社会,在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渗透着自动化技术,从火箭、卫星、宇宙空间站、飞机、高速列车、汽车到家用的洗衣机、微波炉、电冰箱及服务机器人,都有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淮海工学院自动化专业,拥有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拥有智能信息与控制网络实验室、检测与控制技术室、DCS控制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还有电气控制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计算机系统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下,本专业学生将接受与自动化有关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素质培养和实践培训。毕业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与仪表等领域的设计与制造、应用与维护、研究与开发工作,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在苏南、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作。此外,由于本专业具有良好的研究生考试培养模式和支持计划,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被国内外著名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江苏大学等)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本专业的学位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检测与转换技术、过程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DCS与现场总线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工厂电气控制与供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其中DCS控制技术为本专业的主要专业学位课程,可以充分体现自动化专业的特色,是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并且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要实训手段。

本专业学生将具体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较高的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仪器仪表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中央地方共建先进测量与控制技术实验室

 

中央地方共建智能信息与控制网络实验室---机器人分室

DCS控制实验室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